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校園新聞 >>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陜西省商貿學校電子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 來源: | 作者:admin | 發布時間:2021-07-01 | 瀏覽:1451次 ]

一、專業名稱及代碼

專業名稱:電子技術應用

專業代碼:091300

二、入學要求

應往屆初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歷者。

三、修業年限

學制:全日制三年(2+1模式)。

四、職業面向

序號

就業崗位

職業資格證書

1

電子產品生產、檢測、維修、管理

電子裝配及儀表儀器裝調中級工

2

電子產品技術咨詢與服務

電子裝配及儀表儀器裝調中級工

3

電子設備維護、使用、檢測

電子裝配及儀表儀器裝調中級工

4

電子產品采購、銷售

電子裝配及儀表儀器裝調中級工

五、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

(一)培養目標

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電子技術應用的理論知識,具有較高的綜合職業能力,勝任電子產品和電子設備的生產、檢測、維修與管理以及電子產品采購、銷售與服務等電子及相關行業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崗位的技能型專門人才。

(二)培養規格

1.社會能力

1)具有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遵紀守法意識;

2)具有較強的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和社會能力;

3)具有對新技術與新知識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力;

4)適應市場競爭能力,具備較強的競爭實力和承受壓力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人際交流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具有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2.專業能力

1)掌握計算機應用的基本知識和能力;

2)掌握計算機軟、硬件基礎知識;

3)掌握電子信息技術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專業能力;

4)掌握生產第一線的設備管理與技術管理知識;

5)電子信息產品的安裝、調試、檢測和維護的能力;

6)熟練應用電子電路常用的輔助設計軟件的能力;

7)能夠識別和繪制電路原理圖和零器件圖;

8)熟悉應用整流、穩壓、放大、振蕩電路與可控整流電路;

9)對常用模擬電路進行分析、調試能力;

10)多媒體信息制作的能力;

11)了解電子產品營銷知識;

六、課程設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礎課程

1.職業道德與法治(36學時)

課程目標:使學生養成職業道德行為習慣,掌握指導日常生活和職業行為的法律常識,對就業方向、就業心理、崗前素質培養等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和準備。

主要內容:主要是針對學生職業的具體特點介紹職業道德規范,同時介紹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素質的拓展訓練和創業技能基礎的強化訓練。

教學要求: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掌握職業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規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強法制觀念,養成職業道德行為習慣,掌握指導日常生活和職業行為的法律常識,提高職業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36學時)

課程目標:使學生了解我國的經濟、政治制度以及所處的文化和社會環境,能運用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政治、經濟、文化建設有關知識,學會辨析社會現象,主動參與社會生活。

主要內容:我國的經濟、政治制度以及所處的文化和社會環境,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政治、經濟、文化建設有關知識。

教學要求:使學生認同我國的經濟、政治制度,了解所處的文化和社會環境,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積極投身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

3.哲學與人生(36學時)

課程目標:使學生樹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主要內容: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

教學要求:幫助學生學習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正確看待自然、社會的發展,正確認識和處理人生發展中的基本問題。

4.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36學時)

課程目標: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和職業理想,并能根據社會需要和自身特點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使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掌握心理調適的方法;正確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學會合作與競爭,培養職業興趣,提高應對挫折、求職就業、適應社會的能力正確認識自我,學會有效學習,確立符合自身發展的積極生活目標,培養責任感、義務感和創新精神,養成自信、自律、敬業、樂群的心理品質,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職業心理素質。

主要內容:自我認知、職業決策與生涯規劃、職業理想。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正確處理各種人際關系、正確認識自我。

教學要求:應依據《中等職業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大綱》開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和職業理想,學會根據社會需要和自身特點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并以此規范和調整自己的行為,為順利就業、創業創造條件。幫助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掌握心理調適的方法。指導學生正確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學會合作與競爭,培養職業興趣,提高應對挫折、求職就業、適應社會的能力。正確認識自我,學會有效學習,確立符合自身發展的積極生活目標,培養責任感、義務感和創新精神,養成自信、自律、敬業、樂群的心 理品質,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職業心理素質。

5.語文(216學時)

課程目標: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進一步鞏固和擴展學生必須的語文基礎知識,努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應用寫作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全面提高學生核心素養,增強綜合職業能力和適應能力奠定基礎。

主要內容:現代文和文言文閱讀訓練,文學作品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訓練等。

教學要求:在教學中必須注重基礎知識聯系實際應用能力的訓練,強化能力,突出重點,學以致用,使學生在掌握必要的語文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提高語文運用能力,并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引導,充分發揮本課程的優勢,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6.英語(144學時)

課程目標: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幫助學生進一步學習英語基礎知識,培養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初步形成職場英語的應用能力;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了解、認識中西方文化差異,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主要內容:基礎模塊,講授語音、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

教學要求:注重培養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依據教學目標,結合教學內容與要求,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目的明確、操作性強、豐富多樣的課內外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語言,培養技能,積極實踐,提高語言綜合應用的能力。

7.數學(144學時)

課程目標: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學習并掌握職業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計算技能、計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數據處理技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引導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實踐意識、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學生就業能力與創業能力。

主要內容:基礎模塊,職業模塊

教學要求:教學中應注重知識講授與試驗、實例分析相結合,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掌握知識;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計算技能和計算工具使用等技能。

8.歷史(72學時)

課程目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不斷培養學生歷史課程核心素養。

主要內容:基礎模塊和拓展模塊。

教學要求: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促進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進一步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脈絡和優秀文化傳統;從歷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增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培養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礎。

9.體育與健康(144學時)

課程目標:在初中相關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體育與衛生保健的基礎知識和運動技能,掌握科學鍛煉和娛樂休閑的基本方法,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培養自主鍛煉、自我保健、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控的意識,全面提高身心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為終身鍛煉、繼續學習與創業立業奠定基礎。

主要內容:籃球、羽毛球、乒乓球、100米、800米、太極拳、初級劍、第九套廣播體操。

教學要求: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識、體育技能和方法,增強體能素質,培養健康人格,養成終身從事體育鍛煉的意識、能力與習慣,身心健康,提高綜合職業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10.形體禮儀(36學時)

課程目標:培養端正的儀表,高雅的氣質和風度,使服務姿態更優美。

主要內容:主要學習舞蹈形體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糾正不良體態,規范身體的基本姿態。

教學要求:通過學習舞蹈形體的基本知識、技能,糾正不良體態,規范身體的基本姿態,形成端正的儀表,高雅的氣質和風度,使服務姿態更優美。

11.信息技術(計算機應用基礎)108學時)

課程目標:在初中相關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常用操作系統的使用、文字處理軟件的使用、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計算機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處理能力,數據處理能力,信息獲取、整理、加工能力,網上交互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

主要內容: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常用操作系統的使用、文字處理軟件的使用、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操作和使用。

教學要求:通過課程學習,學生對計算機系統要有全面的認識,學會計算機軟件的基本操作,教學以“實用、實驗、實戰”為教學手段,以能夠用為界限,以學會基本操作為主要目標。

12.公共藝術(36學時)

課程目標:了解不同藝術類型的表現形式、審美特征和相互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培養學生藝術鑒賞興趣。掌握欣賞藝術作品和創作藝術作品的基本方法,學會運用有關的基本知識、技能與原理,提高學生藝術鑒賞能力。增強學生對藝術的理解與分析評判的能力,開發學生創造潛能,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培養學提高生活品質的意識。

主要內容:音樂、舞蹈、美術、書法、雕塑等藝術的表現形式及審美。

教學要求:音樂教學應通過中外不同體裁、特點、風格和表現手法的音樂作品,使學生在情感體驗中進一步學習音樂基礎知識、技能與原理,掌握音樂欣賞的正確方法與音樂表現的基本技能,提高音樂欣賞能力和音樂素養。美術教學應通過不同美術類型(繪畫、書法、雕塑、工藝、建筑、攝影等)的表現形式與發展演變進程,使學生了解美術的基礎知識、技能與原理,熟悉基本審美特征,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與人文內涵,感受社會美、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統一,提高審美能力。

(二)專業(技能)課程

1、中英文打字(72學時

課程目標:本課程使學生熟練掌握中、英文錄入操作技能;使學生了解漢字編碼方法,熟練掌握一種或一種以上中文錄入技能,且具有一定文字錄入速度;學生具備文字處理的相關知識,掌握快速錄入字符的職業技能,達到計算機操作員的相關要求,能從事文字錄入方面的工作。為學習和應用專業課程打下良好基礎,提高學生能力與素質,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主要內容鍵盤和基本指法;英文文章錄入;拼音輸入法;五筆字型輸入法。

教學要求:主要包括熟悉打字鍵盤、掌握鍵盤操作,搜狗輸入方法、五筆字型漢子輸入方法等內容,考慮到中等職業教育對學生技能的要求,因此,本課程是五筆字型漢子輸入法作為主要學習內容。具體要求如下

1)能熟練使用計算機鍵盤;

2)能按指法要求輸入英文字母,每分鐘輸入英文120鍵次以上;

3) 能熟練使用至少一種中文輸入法,每分鐘輸入漢字60字以上;

4)能熟練輸入包含字符和符號的混合文本,每分鐘輸入字符45字以上。

2、計算機網絡技術(72學時)

課程目標:本課程使學生掌握網絡的基礎知識,了解網絡的一些基本術語、概念,掌握網絡的工作原理、體系結構、分層協議、網絡互連,了解網絡安全知識,能夠通過常用的網絡設備進行簡單的組網,能對常見的網絡故障進行拍錯。

主要內容:重點介紹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雙機互聯網組建、網絡操作系統安裝和配置、交換機與路由器配置、接入Internet的多種方法、Internet的實用操作、計算機網絡安全與管理、局域網絡的綜合布線,以及模擬實訓環境的搭建。為培養學生成為網絡管理員、網絡工程師打下扎實及基礎。

教學要求:本課程以就業為導向,從計算機網絡的實際案例出發,以崗位技能要求為中心,組成教學項目;每個以項目為中心的教學任務都結合實際,目的明確。教學過程的實施采用“理實一體”的模式。理論知識遵循“夠用為度”的原則,將職業能力所必需的理論知識點有機地融入各教學任務中。邊講邊學、邊學邊做,做中學、學中做,使學生提高了學習興趣,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加強了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

3、計算機組裝與維護(72學時)

課程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理解計算機各部件的組成、性能類型,會根據性價比高的原則合理選擇計算機的各種部件;掌握部件的拆卸、組裝和調試計算機的部件;熟悉正確使用維修計算機工具、設備和材料;掌握正確的拆卸工藝進行整機的軟、硬件安裝和調試;掌握安裝、調試、維護和使用計算機主要外部設備。

主要內容:主要介紹計算機各部件的類型、性能和組成;計算機各部件的選購、安裝方法;微型計算機系統的設置、調試、優化及升級方法;微機系統常見故障形成的原因及處理方法,可根據計算機出現的故障進行板卡級維修。具備排除上網日常故障能力;具備排除日常各種硬件故障和軟件故障能力。

教學要求:掌握現代計算機組成結構,熟練掌握計算機的裝機過程與常用軟件的安裝調試,并能理論聯系實踐,在掌握計算機維修維護方法的基礎上,能判斷和處理常見的故障。能夠制定計算機配置與選購方案、熟練組裝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系統、對計算機外部設備常見故障進行診斷與維護。

4、綜合布線(72學時)

課程目標:本課程主要針對網絡工程設計與施工、網絡信息系統的維護與管理工作崗位開設,本課程的目標是能為綜合布線系統正確選擇雙絞線(或者光纜)及連接件產品,會通過互聯網搜索綜合布線產品信息,會根據需求分析進行綜合布線系統各子系統設計,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在網絡工程設計、施工與實施能力、對網絡設備的選型和調試能力、分析和解決故障能力。重點培養學生的網絡綜合布線工程設計、分析、施工及解決故障的能力以及自主的創新能力。

主要內容: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網絡綜合布線工程技術基礎、常用器材與工具、綜合布線端接工程技術、工作區子系統工程技術、水平子系統工程技術、管理間子系統工程技術、垂直子系統的工程技術、設備間子系統工程技術、進線間與建筑群子系統工程技術、光纖熔接技術、綜合布線工程的驗收與測試、綜合布線工程的招投標、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項目設計綜合布線實訓。

教學要求:綜合布線課程使部分學生掌握布線工程的設計方法,熟悉綜合布線工程中設計、施工、工程管理、測試驗收各環節的技術要素,并通過實踐使學生能綜合運用網絡知識,對網絡傳輸設備的使用和配置,布線系統的構成及設計等涉及綜合布線系統的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并對計算機網絡的建設、網絡安全、資源共享等計算機網絡方面的知識有一個具體的認識。

5、電工基礎(144學時):

課程目標:本課程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學習電的基本現象,電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熟悉其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掌握電容和電容器的基本知識,知道電容器的連接方式及工作原理;掌握磁場的基本概念及電磁感應現象及電感元件的基本特征;掌握正弦交流電的產生及特征;掌握三相正弦交流電路、三相四線制電源的相電壓及線電壓的關系,掌握三相電路的連接方法;掌握變壓器及三相電動機的基本構造、工作原理和接線;了解無線信號的產生與傳輸,了解信號系統的概況;了解瞬態過程與換路定律,了解RC電路及RL電路的瞬態過渡過程;了解一階電路的分析方法。

主要內容:簡單直流電路;復雜直流電路;電容與電容器;磁場和電磁感應;正弦交流電路;三相正弦交流電路;磁路與變壓器;三相異步電動機;信號傳輸與系統概述;瞬態過程。

教學要求:通過學習,使學生學會觀察、分析與解釋電的基本現象,理解電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熟悉其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掌握電容和電容器的基本知識,知道電容器的連接方式及工作原理;掌握磁場的基本概念,電磁感應現象及電感元件的基本特征;掌握正弦交流電路,知道正弦交流電的產生、特征及表示方法;掌握三相正弦交流電路,三相四線制電源的相電壓及線電壓的關系,掌握三相電路的連接方法;掌握變壓器及三相電動機的基本構造、工作原理及接線;了解無線信號的產生與傳輸,了解信號系統的概況;了解瞬態過程與換路定律,了解RC電路及RL電路的瞬態過渡過程;了解一階電路的分析方法;具備簡單的電路檢修能力,為學習后續課程以及今后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礎。

6、無線電基礎(72學時):

課程目標:本課程的主要目的是介紹常用電工儀器儀表的結構、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著重培養學生運用電工儀器儀表進行電工測量的能力,突出實際應用,在問題的闡述上,避免過深的過難的理論推導,力求簡明扼要,通俗易懂。

主要內容:主要內容包括:基本電子電路元件及基本電子電路,無線電波的發射、傳播及接受,調諧放大器,濾波器及調制與解調。

教學要求:通過學習,使學生熟悉基本電子電路元件及基本電子電路;掌握無線電波的發射、傳播及接受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調諧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常用濾波電路的工作原理;熟悉這幅調制的基本原理。

7、電子測量與儀器(108學時):

課程目標:本課程主要介紹常用電工儀器儀表的結構、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著重培養學生運用電工儀器儀表進行電工測量的能力,突出實際應用,在問題的闡述上,避免過深的過難的理論推導,力求簡明扼要,通俗易懂。

主要內容:電工儀表與測量的基礎知識;常用電工測量儀器;電路基本量的測量;電子元器件與集成電路測量;測量用信號發生器;現代電子測量儀器;頻率和時間測量;晶體管特性圖示儀;直流穩壓電源;智能儀器與自動測量技術等。

教學要求:

通過學習,要求學生:

(1) 了解電工儀器儀表與測量在電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及發展概況。

(2) 熟悉常用電工儀器儀表的組成結構及工作原理。

(3) 掌握常用電工儀器儀表的正確使用、維護及保養知識。

(4) 掌握合理選擇電工儀器儀表的方法。

(5) 會選擇合理的測量方法測量電量及電路參數。

(6) 了解誤差產生的原因及誤差消除的方法。

8、內線電工與電氣安全(72學時):

課程目標:本課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具備識別、安裝、調試和檢測室內用電的核心技能;能熟練使用電子儀器儀表和電工工具;掌握常用照明燈具的安裝檢修技術、三相異步電動機的拆裝與維修、常用低壓電器的選用、電動機基本控制線路的安裝與維修技術;掌握電工基本的安全操作規范;掌握電氣安全的管理措施和技術措施;掌握發電廠及電力系統學生電氣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掌握人身觸電急救、絕緣測試和接地電阻測試方法、電氣消防技術和防雷接地施工技術。

主要內容:內容包括用電安全管理基本知識、電工基本操作技術、常用電工材料及其應用、室內線路操作技術、常見低壓配電技術、常用照明燈具的安裝檢修技術、三相異步電動機的拆裝與維修、常用低壓電器的選用、工廠車間電氣安全、高壓環境電氣安全。

教學要求:通過典型任務的安裝、調試和檢測,使學生掌握相關電氣識圖、安裝、調試和檢測與設計的核心技能,具備分析和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對學生進行職業意識培養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職業能力,增強學生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為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奠定基礎。

9、電子技術基礎(72學時)

課程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電子技術各種基本功能電路的組成、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點,熟悉電子技術工藝技能和電子儀器的正確使用方法,初步具有查閱電子元器件手冊,正確使用元器件的能力、讀識常見電子線路圖的能力、測試常用電路功能及排除故障的能力。能復述邏輯門電路的功能,并能利用邏輯門電路設計簡單的組合邏輯電路,并能分析簡單時序邏輯電路的功能。為后續課程學習準備必要的知識,為今后從事實際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礎。

主要內容:模擬電路知識、數字電路知識、電子元器件知識、電子基本技能、以及常用電子儀器。

教學要求:要求能學會使用常用電子儀器,能完成基本電子電路的裝配和測試,了解常用電子器件的工作原理、主要參數和外特性,并能正確選用;理解各種基本的模擬與數字單元電路的組成與工作原理;能定性分析各種常用電子線路。

10、電路仿真軟件(72學時)

課程目標:電子線路EAD仿真技術是一門通過軟件進行電路分析、設計的軟件教學課程,是現代化計算機技術對電工電子實踐教學的進一步優化,是對理論教學的深化和補充,課程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增強實踐信心。同時優化和整合實驗室資源。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Multisim電子電路仿真軟件的功能與使用方法,基本具有應用軟件的自學能力、電子電路的設計能力、具有實際工程的應用能力,并培養計劃組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為后續課程學習準備必要的知識,為今后從事實際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礎。

主要內容:設計、仿真簡單應用,設計、仿真多層次電路,常用虛擬仿真儀器的使用,仿真分析法的應用,綜合仿真設計與應用,設計、仿真模擬電子電路,設計、仿真數字電子電路。

教學要求:要求學生掌握Multisim電子電路仿真軟件的基本功能與使用方法;掌握模擬電路、數字電路、高頻電路和電力電子電路的基本電路和應用電路的計算機仿真設計和分析的基本方法;了解原理圖設計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和一些特殊元器件的布局、散熱、安裝等設計時應注意的問題;具有建立電子電路應用與設計的整體概念的能力;

11、電工實操(72學時)

課程目標:本課程的任務是通過電工電子技術實訓,使學生能正確處理一般電氣設備安全用電事故,會正確識別和選用常用電氣元件,初步掌握電工電子操作的一般技術。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發展自主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職業規范,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分析解決一般技術問題的能力,為繼續學習以及從事與本專業有關的工程技術等工作打好基礎。激發好奇心、求知欲和科學探索興趣,培養堅持真理、勇于創新、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和振興中華,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社會責任感。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主要內容:用電事故應急處理技術訓練、常用電工工具及儀表的使用技術訓練、照明電路安裝技術訓練、電子裝接技術訓練、電力拖動基本控制線路的安裝、調試。

教學要求:掌握安全用電基本常識,會對觸電者進行急救處理,能正確處理電氣設備突發事故;會安裝與維護一般照明電路;初步掌握電子裝接技術,能根據圖紙裝配簡單的電子產品;通過技能訓練,培養學生的工程素質,實踐技能,開發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12、機械制圖與電氣制圖(108學時)

課程目標:《機械制圖與電氣制圖》為電子技術應用專業一門專業核心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與實踐,使學生掌握機械圖與電氣圖的繪制及設計,為今后在工作中的實際應用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

主要內容:本課程以AutoCAD軟件為主體,介紹制圖基本知識,常用件、標準件、機械圖樣的表達方法及識讀,常用電氣圖樣的基本知識。學完本課程應使學生掌握機械圖與電氣圖的繪制及設計。

教學要求:掌握AutoCAD軟件基礎知識及設計方法;掌握機械圖與電氣圖的繪制及設計;具有利用計算機熟練繪制機械圖和電氣圖的能力,應用軟件的自學能力,實際工程的應用能力。

13、電子制作綜合實訓(72學時)

熟悉常用電子儀器、儀表的性能、使用方法,具有對一般電子電路接線、調試、測試、分析故障的能力,具有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與綜合的能力。

14、電子電路設計CAD(108學時)

課程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與實踐,使學生掌握原理圖及印制電路板圖的編輯、輸出、網絡表生成、檢查、分析,打印及建立新原理圖、印制電路板圖庫,手動和自動布線印刷電路板的設計,為今后在工作中的實際應用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學習計算機輔助繪圖,使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替代傳統手工繪制電路圖及裝配圖,通過上機操作,使學生掌握常用的制繪與基本操作,繪制復雜的電路圖及印刷(裝配)電路圖。

主要內容:本課程以PROTEL99?SE軟件為主體,介紹其基礎知識、設計流程及設計方法等問題。學完本課程應使學生掌握原理圖及印制電路板圖的編輯、輸出、網表生成、檢查、分析及建立新原理圖、印制電路板圖庫等。

教學要求:了解電子產品設計與制作的一般過程;能閱讀電路原理圖和PCB圖;掌握Protel軟件的安裝、使用方法;能用Protel軟件制作PCB圖,掌握電路的原理圖、印制線路板的設計方法。

15、電子產品市場與經營

了解電子電器產品市場與經營的特點與規律,了解市場營銷學的產生、發展及基本理論,理解和掌握企業的四種主要營銷策略。

16、機械常識與鉗工基礎 72學時)

課程目標:本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非機械類(電氣與信息技術、電氣技術應用、電子技術應用等專業)相關專業胡一門基礎課程。它是一門整合了原來多門專業基礎課程后形成了一門新的課改綜合化課程。使學生具備從事非機械類相關專業工作所必備的機械常識和鉗工技能,為學習后續專業課程打下基礎;培養非機械類專業學生解決涉及機械方面實際問題胡基本能力;對學生進行職業培養與職業道德教育,使其形成嚴謹、敬業的工作作風,為今后解決生產實際問題和職業生涯的發展奠定基礎。

主要內容及教學要求:能按初級鉗工的規范要求對工件進行鋸割、銼削、劃線、鉆孔、攻絲、套扣、套形、裝配,能熟練使用千分尺、卡尺、角尺等常用量具。

17、網頁制作(108學時)

課程目標:本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其功能是使學生掌握網頁制作工具軟件Dreamweaver,具有良好的網頁設計與制作基本知識與創作技巧,能夠從事靜態網頁設計與制作等工作的技術人員。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網頁設計的基本概念,學會使用Dreamwever制作靜態網頁,具備網站的建立和維護的能力。同時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創新精神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主要內容:本課程主要介紹Dreamweaver CS6的工作界面,文本;在網頁插入圖像和動畫;超鏈接;表格的使用;框架;層的使用,層疊樣式表(CSS);模板和庫的使用;表單的使用。

教學要求:本課程要求了解Dreamweaver CS6的工作界面,并掌握網站的管理;掌握常用素材(文本、圖像和多媒體)的插入和設置方法;掌握超鏈接的設置方法;掌握層疊樣式表(CSS)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夠應用CSS樣式表美化頁面;掌握使用表格結合CSS排版布局網頁的方法和技巧;掌握框架的使用方法和應用技巧;掌握模板和庫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掌握使用表單的方法;了解HTML常用的標簽,能夠編寫簡單的網頁代碼。

18、演示文稿(PowerPoint)(36學時)

課程目標:演示文稿(PowerPoint)是Office系列辦公軟件中的另一個重要組件,它是一款專業的演示文稿制作工具,要求熟練掌握制作各種用途的演示文稿,如講義、課件、公司宣傳、產品介紹等等,熟練掌握為幻燈片及幻燈片中的對象設置動畫和放映演示文稿的操作,熟練掌握在演示文稿中設置各種引人入勝的視覺、聽覺效果。

主要內容:主要內容包括演示文稿(PowerPoint)的使用基礎,演示文稿(PowerPoint)中更換演示文稿主題、設置背景,以及在幻燈片中輸入文字,演示文稿(PowerPoint)中幻燈片的插入、復制、移動,在幻燈片中插入和編輯圖片、圖形和圖表等對象,在幻燈片中插入和編輯聲音和影片,使用母版統一設置幻燈片的內容,設置超級鏈接和創建動作按鈕,幻燈片設置切換效果,幻燈片中的對象設置動畫效果,放映幻燈片和打包演示文稿。

教學要求:本課程要求掌握制作幻燈片的基本步驟及要求;掌握演示文稿基本操作和內容設置,如輸入和設置文本,以及插入和設置文本框、圖片、圖形、藝術字、聲音和視頻等;掌握管理幻燈片和修飾演示文稿的操作,如選擇、插入、復制和移動幻燈片,為演示文稿應用主題,設置背景,以及使用母版統一設置幻燈片內容和格式等;熟練掌握為幻燈片及幻燈片中的對象設置動畫和放映演示文稿的操作;掌握綜合設計操作技巧。

七、教學進程安排表

課程

類別

課程名稱

學時

(%)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考核方式

考查

考試

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36

48.48

2

1

2

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

36

2

3

3

哲學與人生

36

2

3

4

職業道德與法治

36

2

5

5

語文

144

4

4

1-2

6

英語

144

4

4

1-2

7

物理

144

4

4

1-2

8

數學

144

4

4

1-2

9

歷史

72

2

2

1-2

10

體育與健康

180

2

2

2

2

2

1-5

11

形體禮儀

36

2

5

12

信息技術

108

4

2

2

1

13

公共藝術

36

2

3

小 計

1152

26

22

8

2

6

1

電工基礎

144

25.76

4

4

2

3

2

電子技術基礎

72

4

3

3

無線電基礎

72

4

4

4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

36

2

3

5

演示文稿制作

36

2

2

6

計算機網絡應用

72

4

4

7

網頁制作

72

4

4

8

機械常識與鉗工基礎

72

4

3

9

電子產品市場與經營

36

2

1

10

中英文錄入

36

2

小 計

648

2

6

14

12

2

1

電子測量與儀器

108

25.76

6

3

2

機械制圖與電氣制圖

108

6

4

3

電子電路設計CAD

108

6

5

4

內線電工與電氣安全

72

4

4

5

綜合布線

72

4

5

6

電工實操

72

4

5

7

電子制作綜合實訓

72

4

5

小 計

612

0

0

6

10

18

公共選修課

社交禮儀與實訓

36

2

5

小 計

36

2

專業選修課

電路仿真軟件

72

4

4

小 計

72

4

總 課 時

3060

100

28

28

28

28

28

30

八、實施保障

(一)師資隊伍

1.教學團隊概況

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教學團隊現有教師10人,其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共2人,具有本科學歷的教師8人,兼職教師2人,“雙師”型教師8人。在多年的教學改革與實踐中,逐步形成了“責任、奉獻、務實、創新”的團隊精神,專任教師通過下廠進行生產實踐、參加比賽及培訓、進修、以老帶新制度、聽課評課制度等多種途徑培養中青年教師,使教學團隊的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整體水平顯著提高。

2.專任教師專業實踐能力要求

理論實踐一體化課程教師應具有:熟練掌握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模電、數電、單片機等課程的基本知識;熟悉各實驗實訓工作臺及實訓模塊的工作原理、工作過程和使用方法;正確使用各種工具、檢測儀器、設備等;

頂崗實習指導教師應具備:了解相關的企業文化;熟悉各企業的生產流程及相關技術;熟悉企業的工作過程和員工組織形式;能夠建立適應生產要求的、以崗位能力為基本單元的新的教學體系。

(二)教學設施

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實訓基地由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兩部分組成,已建成特色鮮明、功能完善、設備先進、方案合理的實踐教學基地。

1.校內實訓基地

校內有電子電工實訓室、鉗工實訓室、電子裝配實訓室、綜合布線實訓室、局域網組建實訓室。

2.校外實訓基地

經過多年的探索,在校企合作,聯合辦學方面做出了一條成功的道路?,F與西安比亞迪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三星半導體有限公司、西安中興通訊終端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萬匯集團等建有多個校外實訓基地,并與企業簽訂長期的合作協議。

(三)教學資源

精心選取適合中職學生特點的教材,設計課程項目模塊單元,注重理論夠用為度、應用為主,剔除純理論推導,增加實用有效的業務分析和現場測算方法等內容,課程內容及更新與時俱進,強調培養訓練學生的職業動手技能。

(四)教學方法

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采用了靈活多變、形式多樣的,例如“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式”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五)學習評價

對公共課程的考核,采用“平時考核(40%)+期末考試(60%)”的考核方式;對專業課程加強過程控制,引導教師采用過程考核的方式促進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荚嚥捎谩袄碚摽荚?平時考核+實踐考核”的方式,理論考試采用期末試卷考試,占60%的成績;平時考核包括出勤、作業、平時測驗、課堂表現等方面,占10%;實踐考核,采用“基礎實驗+綜合實訓”,占30%,使課程考核方式能真正反映學生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

(六)質量管理

為了圓滿完成理論實踐一體化課程、綜合實訓、頂崗實習等各項教學任務,培養出符合崗位職業能力要求的人才,創新人才培養機制,規范教學過程,建立相應的機制制度保障體系,提高教學質量。

1.“理論講授→實驗操作→綜合實訓→頂崗實習”的能力梯進的人才培養模式

本專業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為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根據電子及相關行業、企業的需求,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逐步形成了“理論知識講授實驗操作綜合實訓頂崗實習的能力梯進的人才培養模式,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踐相結合,強調內容的應用性,為學生提供了實際、實用、符合專業發展方向的教學內容。實驗操作、綜合實訓、頂崗實習等實踐教學按照生產中的實際案例,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實踐環節所占比例高,實踐環節改革力度大。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真正實現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2.完善的管理制度

把課程建設作為核心,根據理論實踐一體化課程和頂崗實習的需求,推進制度建設,在教學運行與質量管理與頂崗實習管理、教學團隊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校企合作等方面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制定和完善工作學期、課程考核、頂崗實習等方面的制度,保障人才培養方案的有效實施。主要的機制與制度如下表所示:

序號

主要機制制度

主要內容

1

課程考核

對公共課程的考核,采用“平時考核(40%)+期末考試(60%)”的考核方式;對專業課程加強過程控制,引導教師采用過程考核的方式促進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荚嚥捎谩袄碚摽荚?平時考核+實踐考核”的方式,理論考試采用期末試卷考試,占60%的成績;平時考核包括出勤、作業、平時測驗、課堂表現等方面,占10%;實踐考核,采用“基礎實驗+綜合實訓”,占30%,使課程考核方式能真正反映學生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

2

證書制度

規定學生畢業時持有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從制度上面促進學生主動獲得職業資格證書、豐富工作經驗,提高綜合職業能力,促進全面優質就業。

3

頂崗實習管理

頂崗實習由企業對學生實施員工化管理,企業把學生作為員工進行考勤、派工與計酬,主要有企業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工作指導,專任教師則主要進行實習指導。實踐結束,要求學生填寫實習報告,并有學校和企業共同評價。

4

校內實訓基地管理

建立合理的實訓基地管理體制,健全校內實訓基地管理,加強實訓教學過程的管理。

5

校外實訓基地管理

加強校外實訓基地管理,確保校企合作渠道暢通,加強校外專業實習與頂崗實習管理。

九、畢業要求

學生畢業時必須符合國家德育的培養要求,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體育達到合格標準要求。本專業考試課和考查課達到及格要求。同時需取得電子儀器儀表裝配中級技能職業資格證書。

十、附錄

?
?
  版權所有陜西省商貿學?!〉刂罚宏兾魇∥靼彩杏浪陕?25號  郵編:710065 總機:029-88233442 投訴電話及郵箱:029-88220879;1503713952@qq.com
網站總訪問量:4799868    今日訪問量:337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码